【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回归本源,三点相似中美两国在医疗服务体系、保险支付体系以及医疗监管体系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但追溯信息化系统建设本质,我们认为两国医疗 IT 行业公司具备较高相似性与可比性,具体来看:
(1)产品搭建维度,两国医疗 IT 系统均起源于以支付为主轴的院内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逐步覆盖全临床流程,并向院外进行延伸;
(2)行业驱动层面,中美医疗机构对于临床信息化等信息化的内生需求持续提升,但当前阶段行业发展仍大幅度依赖政策驱动;
(3)溯源两国相关政策,不难发现医疗 IT 建设的推进总与支付方式改革相伴,实现医疗控费是两国共有的核心需求,两国医疗 IT 行业可比性逐步提升。
医疗 IT 投资的后半场何去何从?复盘美国医疗 IT 市场,2009年 HITECH 法案的推出开启长达 8年的医疗 IT 政策强周期,并由此掀起行业最大投资浪潮。截至 2015年,美国 EHR 渗透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但 2015年后美国 HCIT 市场并未迎来“后电子病历荒漠”(Post-HITECH Desert),医院整体 IT 投资增速并未出现显著下滑。根据摩根斯坦利针对 1000家医院的调研显示,美国医疗机构在 2010~2011年 IT 投资增速位于绝对高位,后续维持在每年 10%左右的增速,并未因为 HITECH 法案时间点的结束而产生显著回落。究其缘由,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设的上半场结束后,以行为数据分析、移动医疗、信息安全、人口健康等领域接棒成为医疗机构 IT 建设下半场的投资重点,同时为应对支付改革,传统医院信息化管理软件亦再次迈入更新替换周期。对比之下,国内市场显然处于上半场高潮迭起、下半场刚刚开始的中早期阶段。
业绩与估值双升,投资布局正当时中美两国医疗 IT 相关政策路径具备较高一致性:支付改革是最终目的,跨区域实现患者医疗数据的调用是必经路径,通过电子病历实现医疗临床数据的获取是第一步,而后续必将加强跨区域的调用。以此判断,我国截至 2020年电子病历三到四级的要求绝不是政策的终点,无论是为了实现 DRGs 支付改革还是实现分级诊疗,后续都需要继续加强院内数据管控和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建设,而区域医疗的建设亦将进一步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预计随着业绩兑现以及创新业务落地,行业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升,维持板块的重点推荐;个股建议关注卫宁健康、思创医惠等。
风险提示: 1.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2. 宏观风险带来市场波动。
2020-08-07 20:43
2021-01-13 09:15
2020-11-07 15:10
2020-12-04 13:15
2020-09-08 21:06
2020-09-14 15:02
2020-08-27 18:25
2020-11-01 17:24
2020-07-06 18:48
2020-12-28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