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孙正义誉为“又找到当年投资阿里的感觉”的共享经济在软银的希冀中摇摇欲坠了。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Uber联合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将出售所持的Uber全部股份,完全退出董事会,从2019年12月31日生效。事实上,自2019年11月初Uber解禁期结束后,卡兰尼克就已经在不断减持Uber股权,抛售原有持股超过90%,累计从Uber上套现已超过25亿美元。
Uber公司透露,卡兰尼克的下一站将会“专注他的新业务和慈善事业。”据外界猜测,卡兰尼克的新业务将会与餐饮外卖相关,具体涉及工业化的厨房。
(Uber联合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
“过去10年里,Uber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这个10年接近尾声之际,随着公司上市,如今是我专注于目前业务和慈善事业的适当时机,我为Uber取得的所有成就感到自豪,也将继续为其未来欢呼。”卡兰尼克在其声明中如此。
无独有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Uber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加勒特.坎普也出售了价值约2000万美元的股票。创始人大肆甩卖股票疯狂套现,对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肯定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在此事件之后,一条Uber从神坛急速下坠的轨迹逐渐清晰。
作为创始人,卡兰尼克在2009年与好友一同创办Uber,成为共享经济的缔造者。自诞生之日起,Uber至少进行了15轮市场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50亿。在随后的5年里使得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业务业务覆盖六大洲、300多个城市,IPO前估值甚至一度超过1200亿美元,仅次于全球最大独角兽蚂蚁金服,风光无限。
时间来到2017年,似乎事情一瞬间发生了变化。彼年,Uber内部爆发丑闻,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卡兰尼克辞去公司CEO职务,但仍然保留了他的董事身份。值得注意的时,当年Uber的COO、CFO也先后离职。当时有网友调侃:“Uber不再有COO、CFO和CEO,简直就是一家‘无人驾驶’的公司。”
除了内部架构逐渐失控之外,这只全球瞩目的独角兽在资本市场中也是步履蹒跚。Uber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报收41.57美元,较IPO发行价45美元下跌约7.6%。截止到12月23日,Uber市值仅为519亿美元,相对比此前1200亿美元的估值,市值蒸发超过一半。
不仅如此,自2018年第二季度开始,Uber就身陷亏损泥潭,上市难解其无法盈利的痛点。根据11月5日Uber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截至9月30日,Uber营收为38.13亿美元,同比增长30%;归属公司的净亏损为11.6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2亿元),同比扩大18%。至此,Uber已经连续6个季度亏损。
而与之相呼应的便是Uber掀起全球范围内的裁员潮。其中,7月30日,Uber展开首轮裁员,裁掉了分布在全球75个办事处共计400人的营销团队,占总营销团队人数的1/3;9月11日,Uber第二轮共裁掉435人,解雇了产品和工程团队中的435名员工,约占这两个团队员工总数的8%;时间来到10月15日,Uber又裁减350名员工,涉及Uber eats(外卖服务)、自动驾驶、绩效营销部门、招聘部门、先进技术小组和安全部门,还有多个全球游乐设施和平台部门。粗略算来,自5月份上市以来,Uber裁员已超千人。
创始人跑路、全球裁员、股价萎靡不振、难以盈利等问题正在不断侵蚀着这头曾经无限风光的超级独角兽。而其背后的“金主”日本软银集团也在懊悔中见证着这场盛大的“跌落”。
此前,根据日本软银集团发布的2019财年二季度财报显示,7月至9月,软银集团旗下千亿美元规模的愿景基金的运营亏损达89亿美元;受此影响,软银集团遭遇14年以来首次季度亏损,亏损金额为7040亿日元(约65亿美元)。
(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
而愿景基金两笔最重要的投资便是Uber和WeWork。外界普遍认为,由于对Uber和WeWork持股价值的降低,导致愿景基金的运营亏损,并且拖累了整个软银集团。曾经被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誉为“又找到当年投资阿里的感觉”的共享经济在软银的希冀中摇摇欲坠了。
面对眼下进退两难的局面,62岁的孙正义王冠跌落,曾经的强势姿态不得不在财报发布会上低下高昂的头,“我在投资的判断上出了问题,目前正在深刻地反省自己。”
来源: 每日汽车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2020-11-02 08:27
2020-05-19 19:11
2020-07-06 16:14
2019-12-03 17:04
2020-12-12 12:14
2020-07-14 14:35
2020-09-10 13:42
2019-12-18 15:02
2019-12-26 16:47
2019-12-03 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