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贾谨嫣 陈锋 北京报道
12月17日,上交所推出首批信用保护凭证落地,共4单合计名义本金1.33亿元,有效支持债券融资44.6亿元。
某大型券商分析师王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沪、深交易所信用保护产品试点于去年底、今年初前后开始,当时A股在2018年经历了股权质押危机,叠加了宏观大环境下的民企融资难的背景,监管部门开始推出各种举措拓宽企业的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交易所债券市场作为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重要市场之一,此前在针对投资人的债券对冲机制方面一直不够完善,而如今,信用保护产品规模的稳步增加,投资人有了对冲风险的工具,投资意愿料会增加,对企业来说,债券发行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首批4单信用保护凭证的创设机构分别为海通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参考实体中深圳市百业源投资有限公司和2019海尔租赁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发起人均为民营企业,受保护债务涵盖民企债、扶贫债等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
据悉,4家创设机构通过市场化的信用增进工具为发行人提供信用保护,为企业提供“债券融资+信用保护凭证”的综合融资解决方案,提升市场信心和发行效率,助力发行人债券融资的顺利进行。
记者了解到,国泰君安作为2019平安租赁汽融三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管理人,将于近日对该专项计划创设信用保护凭证,支持该专项计划顺利发行。
交易所信用保护凭证,是指由凭证创设机构创设为凭证持有人就参考实体或债务提供信用风险保护的可交易流通的金融工具,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定价方式更为市场化,主要是采取簿记建档等方式创设,市场化程度高;二是要素较为标准化,可以通过非公开方式转让流通;三是投资者参与便捷,在满足投资者适当性条件下投资者无须签署主协议,覆盖面更为广泛;四是透明度高,对信用保护凭证存续期有较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首批信用保护凭证通过信用增进方式,有效支持了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债券融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比如,兰考县扶贫专项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用于当地梦泽园小区安置房建设项目。海通证券通过向扶贫专项债投资者出售名义本金为4300万元的信用保护凭证,支持同期债券发行规模10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了项目建设资金,促进当地民生工程建设,改善当地群众的居住条件。
再如,2019海尔租赁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项目对应近70名中小微企业融资人,单笔融资不超过6000万元。华泰证券通过向19海尔租赁ABS优先级认购机构共出售名义本金为3000万元的信用保护凭证,为其提供信用增进支持,有效支持证券发行规模9.6亿元,促进企业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便利中小微企业融资。
事实上,稳妥推出信用保护凭证试点,是上交所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发展信用增进工具、促进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举措。上交所介绍称,2018年11月,根据证监会统一部署,上交所开展信用保护合约试点,试点工作平稳有序,在支持民企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共有23家机构成为上交所信用保护合约核心交易商,共达成信用保护合约37笔,名义本金合计22.7亿元,有效支持18家实体债券融资125.4亿元。
此前,为进一步提升交易所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信用债市场风险定价机制,强化信用风险揭示功能,在前期信用保护合约稳健运行基础上,证监会批准同意上交所开展信用保护凭证业务试点。
编辑:严晖 主编:陈锋
2019-12-03 16:59
2020-07-29 08:24
2019-12-18 12:01
2019-12-28 13:33
2019-12-19 12:01
2019-12-03 17:04
2021-01-03 22:19
2020-11-10 20:34
2019-12-29 01:24
2020-09-14 18:23
【十大成交股】华润啤酒(00291)北向资金排名第-- - 0122
【十大成交股】香港交易所(00388)北向资金排名第5 - 0122
【十大成交股】中国海洋石油(00883)北向资金排名第9 - 0122
【十大成交股】腾讯控股(00700)北向资金排名第1 - 0122
【十大成交股】中国移动(00941)北向资金排名第6 - 0122
【十大成交股】小米集团-W(01810)北向资金排名第3 - 0122
【十大成交股】中芯国际(00981)北向资金排名第4 - 0122
【十大成交股】美团-W(03690)北向资金排名第2 -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