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企业烧钱的游戏走到了尽头。
ofo刺破了共享经济最后的“繁荣”,当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开始重视现金流准备“过冬”的时候,裁员就成了企业间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
过往的二十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企业一路势如破竹。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明明拥有几亿的用户,但是企业还是亏损。
在互联网领域还有一个词叫做“战略性亏损”,且资本对于成熟的企业和发展中企业的容忍度是不一样的。假如一家成熟性公司亏损,那么从发布财报的那一刻起,股价就是跌和大跌的问题;当一家发展型公司亏损或者亏损收窄,那么其股价大部分会更上一个台阶,拼多多和瑞幸咖啡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从过往的案例中,我们发现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它在估值的过程中,价格往往是虚高的。对此,朱啸虎曾经说过,资本把优质的企业买到了难以入手的高价。
当然,这是过去两年社会的常态。
滴滴的成功给了很多投资机构一个标准的案例,如果能投资出滴滴这么一家企业,对于投资机构来说,真的是开张吃三年。
滴滴之后,躁动的资本开始在市场上寻找下一个可能出现的滴滴。战火很快从出行烧到了雨伞、充电宝、单车等领域。
凡是资本参与的领域,创业企业都犹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便多出了几百上千家。资本游戏总有终点,这点很多优秀的投资人都看得明白。
当共享单车成为资本最终角逐的主要战场之后,ofo和摩拜单车“烧”到了最后,按照滴滴的做法,一旦行业就剩下两三家企业之后,考虑的就是盈利的问题了。
为此,朱啸虎不断规劝戴威停止烧钱,合并ofo和摩拜,但是他的提议被多方否决,无奈他只能卖掉股份,退出战局。
幸运的是他是唯一一个从这个项目上赚到钱的投资人,那些C轮、D轮冲进去的投资者高高地站在了山岗上,回本不知何年何月。
即将过去的2019年对于资本来说,是难熬的一年,对于众多创业者来说,同样也是。
过往的十年里,互联网企业若拥有大量的用户就拥有无限的可能,可是到了2019年之后,很多互联网企业发现,这一套突然玩不转了。当没人愿意再为了规模而买单时,击鼓传花的游戏自然会土崩瓦解。
经过资本的寒冬,很多资本的投资逻辑俨然已经从风口热度型投资,转向了现金流、利润型投资。
这意味着大而全比不过小而美,活着、活好才是冬天该有的态度。
2019年倒下的明星项目不少,烧到最后他们也没能烧出一个明确的价值,看似拥有了很多用户,但这些用户最终都没能成为他们“保命”的稻草。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也有不少的创业明星上了“限制消费名单”,包括从不缺钱的王思聪和连续创业的罗永浩。就连投资大神孙正义也被烧钱游戏搞得焦头烂额,三季度,软银交出了近些年最差的一份成绩单,在这份巨亏的成绩单里,Wework成为了一个笑话。上市不成,估值腰斩,不仅如此,庞大的投资也无法让Wework产生实际造血功能。
无奈的软银和孙正义只能将Wework收入麾下自己经营,可问题是,软银真的能经营好吗?
商业有其规律,逆规律而行最终只能自食恶果。虽然资本能够加快企业的成熟,但是当企业管理跟不上市场拓展的时候,由内而生的混乱是资本掌控不了的。
只有健康的企业在冬天来临的时候才有机会脱颖而出,资本可以助推企业成长,但不可以揠苗助长。因为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2019-12-28 18:20
2019-12-03 17:05
2020-06-29 16:17
2019-12-28 09:32
2020-09-28 21:14
2020-08-07 21:02
2020-10-01 18:02
2020-06-15 01:07
2020-06-15 23:05
2020-08-30 17:53